塑胶棉花棒等明年起禁进口 意见倡建「环保城」促源头减塑

特区政府再推「限塑」新措施,计划从明(2026)年起禁止进口一次性塑胶棉花棒、气球棒及充气打气棒。环境谘询委员会成员陈铭祺指出,目前市面上早有木柄棉花棒替代塑胶棉花棒,所以市民无需过分担忧。反而市面在售的其他塑胶类一次性用品,例如塑胶牙线、塑胶牙签等尚有优化空间。至于本澳环保行业发展,他建议政府打造「环保城」,加强扶持本澳环保行业,才能从源头推动塑胶用品替代,进而提升澳门整体环保水平。塑胶棉花棒等三类一次性塑料制品明年起禁止进口,但市面早有木柄棉花棒替代。

澳门特区公报于上(8)月底刊登行政长官批示,明确将对一次性塑胶棉花棒、气球棒及充气打气棒实施进口禁令,该禁令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此举标誌着澳门在推进塑胶污染治理进程中迈出新步伐。

回顾本澳限塑历程,限塑行动呈现出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特点。早在 2020 年 1 月 1 日,澳门便率先启动限塑工作,禁止进口及转运一次性发泡胶餐具,涵盖餐盒、碗、杯、碟等常见品类;2022 年 1 月 1 日,限塑範围进一步扩大,不可降解塑胶制的一次性餐饮吸管及饮料搅拌棒被纳入禁止进口及转运名单;2023 年 1 月 1 日,禁令延伸至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胶刀、叉、勺;到 2024 年 1 月 1 日,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胶餐碟、杯以及一次性发泡胶食品托盘也加入受限行列,逐步构建起覆盖多类一次性塑胶製品的限塑体系。

意见倡优化塑胶压线牙籤

环境谘询委员会成员、群力智库理事陈铭祺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今次政府规管一次性塑胶棉花棒、气球棒及充气打气棒,其中棉花棒方面,现时市面上已偏向使用木柄棉花棒作替代;而打气棒则在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中常见,认为需要思考有甚么替代品能够取代打气棒,製造出类似的声响,营造氛围,「最好喺可以循环再用的物品,因为打气棒是一次性用品,用完即弃,真喺好浪费,也不环保。」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现时的塑胶牙线、塑胶牙签等一次性用品仍在市面上流通,这些物品其实都有优化空间,因为目前已经有相关可降解的环保物料替代塑胶。不过,环保物料成本一般偏高,市民有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便宜的塑胶产品,应该如何平衡?陈铭祺坦言,环保物料价格偏高是事实,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例如给予澳门本地环保企业补贴,无论是员工补贴还是经营扶持,都能增强企业做环保产品的信心。

加强扶持环保行业

他指出,目前澳门环保行业经营较困难,核心问题在成本和产业支持方面。一方面,澳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高,建议政府可以打造「环保城」,将环保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统一补贴租金,减轻他们的场地压力;另一方面,澳门在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化时,应该更关注环保产业,让更多人看到环保的价值,让环保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只有先让环保企业「有信心,能存活」,才能从源头推动塑胶用品替代,进而提升整个澳门的环保水平。

演唱会已减少使用打气棒

对于上述所提到的演唱会常用充气打气棒能否有其他物品替代方面,有会展业业者指出,现时演唱会业界也十分注重环保问题,在早些年已经陆续减少使用充气打气棒,改为採用全球较流行的中控灯光棒,以达营造演唱会气氛及循环再用的效果,故预料相关措施实施对业界的影响不大。意见倡本澳打造一个「 环保城 」,加强扶持本澳环保行业,从源头推动塑胶用品替代。(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