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医院救助难民伤兵 积极投身抗战救护工作
镜湖医院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澳门华人福祉为宗旨,是澳门华人最为信赖的医疗机构。在战乱时期,澳门虽有多家医疗服务机构,但镜湖医院是唯一提供免费住院和西医服务的华人医院,角色特殊且责任重大。
自1931年日本侵华起,镜湖医院便积极投身抗战救护工作。1932年淞沪会战期间,医院与东华三院共同接济了大量经香港和澳门返回的广东难民。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日军对华南的空袭,大量难民涌入澳门,镜湖医院成为他们的重要求助对象,不仅提供医疗救治,还给予膳宿援助。
医院在1938年后,多次收容并救治来自中山、广州等地的难民及抗战伤员,包括国民政府部队和中共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伤兵。其大堂常被用作临时收容所,展现出了无私的慈悲精神。对于无亲友可依又希望返乡的难民,医院还提供路费,减轻了澳门的承载压力。
镜湖医院坚持义诊赠药的传统,全澳两大医院中,其承担了98.72%的病人接诊量。1941年至1942年间,平均每年赠诊赠药达68,300人次和84,000剂。至1945年,随着中医服务的恢复和分诊所的增设,这一数字继续上升,镜湖医院成为战时澳门不可或缺的医疗支柱。
镜湖医院在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救护工作 (互联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