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区成立四年: 琴澳融合共筑桃源新梦
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揭牌,标誌着这片国家战略加持的热土,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四年来,合作区始终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使命,以「琴澳一体化」为路径,在制度创新、产业协同、民生融合等领域持续突破,逐步构建起与澳门深度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新格局。
合作区正在成为琴澳居民的新「桃花源」。(深合区执委会图片)
今年以来,合作区进一步聚焦「四新」产业中与澳门关联度高的细分领域,推出「招大引优、育苗培优」双轮驱动计划,瞄準链主企业和细分赛道精準发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四新」产业增加值佔合作区GDP比重已达66.8%,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打造澳门居民融湾「第一站」
如今,在合作区生活越来越便捷,无不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服务配套。澳门投资者通过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实现「足不出澳」就地便捷办理合作区商事登记;澳门药,横琴用,「澳门新街坊」卫生站上架首批 296 种澳门药品,已为澳门居民提供服务4132人次;横琴供电服务上线「三语四体」服务平台,提供澳门钱包MPay等支付渠道,让澳门客户用电业务「一次、一地搞定」,感受「无差别体验」。
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2025年秋季合作区16 所学校在读学生超9000人,其中澳门学生超800 人,同比增长超6成。
民生融合从「便利」走向「归属」,合作区这座「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这里,开启新的生活和发展篇章。
「两制」优势转化为制度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特点,更是机遇。以往,港澳专业人士进入内地执业需重新考取资质。然而,随着合作区建设提速,港澳人士来内地跨境执业的全新探索多点开花。
截至今年7月已有1,669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合作区跨境执业。在这背后,是合作区加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跨境执业、药学技术人员跨境执业、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等3部法规,修订港澳建筑领域、港澳旅游人士执业2部法规的探索,也为澳门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搭建了发展桥樑。
如今,合作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琴澳特色的规则衔接工作指引,提出12类规则衔接路径,走出一条「国家部委支持+粤澳层面指导+合作区落实」的规则衔接路子。
四年时间,「 保税+ 」创新模式在合作区持续深化,以琴澳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截至今年9月1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2245家, 107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进出口值超300亿元。
从探索到深化,合作区建设正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更多创新举措落地,「澳门+横琴」的特殊化学反应将进一步释放,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合作区将进一步释出制度红利,扩大民生融合覆盖面,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深度,真正实现「澳门所需」「湾区所向」与「横琴所能」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琴澳和鸣的乐章才能奏响更恢弘的湾区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