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长者适用休憩场地及设施
随着本澳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着,社会对长者友善设施的需求持续增加。根据最新政府数据,2024年末澳门总人口为68.8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至14.6%,老化指数已达116.6%,显示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为应对这一社会变化,近年政府持续优化全澳各公园及休憩区设施,致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现有休憩设施已难以满足长者群体的实际需求,社会期待政府进一步推动适老化改造,增设更多适合长者使用的康体设施和休憩空间。
目前政府正积极推进青洲和台山8个休憩区的重整工作。笔者建议政府可考虑将相关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区域,特别是在长者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增设适合进行太极、健身操等活动的专用场地,并引进乐龄科技康体设施和低强度健身器材,提升长者锻炼的安全性和积极性,助力智慧养老社会建设。
鑒于本澳气候特点,有意见指出,应在室外休憩区加设遮阳挡雨装置,增强器材设施的耐用性和地面防滑性能。同时建议加强定期巡查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使用安全。此外,可考虑规划更多室内休憩活动空间,为长者和市民提供全天候的活动场所。
而随着凼仔中心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现有休憩设施已难以满足需求。笔者吁政府在编制凼仔中区-2详细规划时,将大型休憩及活动场所建设纳入规划重点,进一步完善该区休憩空间网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笔者坦言,希望当局能为长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休憩环境,鼓励长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和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直选立法会议员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