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归晚会看澳门文化协作机制
大型庆典筹备中最珍贵的资源不是经费,而是时间。澳门大部分文化工作者往往需要同时应对多个项目,以及原有的生活,时间分配呈现”碎片化”特徵。如能建立年度回归晚会机制,可以为文化工作者提供稳定的创作週期和协调窗口,可使创作、排练、演出的流程更加合理化。
在澳门这座独特的中西文化交汇之城,许多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职:白天可能是公务员、教师或企业职员,夜晚则化身为舞者、乐手或剧场工作者。这种"双重身份"既是澳门文化生态的特色,也提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让这些兼职文化工作者能持续参与本土文化建设项目。
其实政府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1. 设立"文化工作学生支持机制”,为学生给予学分上的鼓励。
2. 建立"文化艺术人才数据库",实现精准匹配。
3. 推动"企业文化责任计划",鼓励企业支持员工参与文化活动
4.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兼职文化工作者权益
当文化创作获得时间保障,当本土元素得到深度开发,澳门文化工作者必将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年度回归晚会不应只是庆典的重复,而应成为培育本土创作、优化协作机制的重要平台。通过这种常态化演练,澳门文化界不仅能在重要庆典中展现更高水準,更能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更高效的协作模式,最终实现文化创作与行政协调的比翼齐飞。
澳门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来自于这些穿梭在不同领域之间的文化工作者。他们用多元的生活体验滋养着艺术创作,用跨界的视角丰富着文化表达。建立适合兼职文化工作者的参与机制,不仅是对现实情况的回应,更是对澳门文化特色的尊重与发扬。当这些"双重身份"的文化工作者获得更好的支持,澳门文化生态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
澳门会展产业联合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