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筑澳门安全防线

近日,超强颱风「桦加沙」吹袭澳门,虽政府提前部署、市民积极应对,减轻了部分损失,但狂风暴雨仍导致低洼地区海水倒灌,水浸高达1.5米,反映本澳防洪排涝体系仍需加强。极端天气频发,如何从根本提升城市韧性,已成社会关注焦点。

为应对自然灾害,特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十年规划》,推动多项防洪工程。内港、筷子基等地的雨水泵站和箱涵渠陆续完工,沿岸堤防优化工程亦同步推进。这些措施在「桦加沙」期间发挥作用,本澳防灾能力显着提升。然而,风暴潮与天文潮叠加时,海水倒灌问题依然严峻,低洼地区商户与居民损失不小。现有工程虽有进展,但能否抵御未来更极端的天气,仍需进一步完善。

笔者建议,当局应从三大方向强化防洪体系。

首先,政府需全面检视近年颱风期间的防洪效果,总结经验,制定更有效的工程方案。例如,针对海水倒灌,可研究加高堤坝、增设防洪闸门等设施,从源头阻挡洪水侵袭。

其次,《防灾减灾十年规划》已进入中后期,政府应动态评估进度与质量,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措施,并向公众透明公布。这不仅能提升工程效率,也能增强社会对灾害的防范意识。

最后,旧区渠网升级是完善排涝的关键。跨部门需加强协作,制定具体计划,如扩建排水管道、清理淤塞渠道等,确保雨水迅速排走,减少内涝风险。

极端天气已成新常态,澳门必须未雨绸缪,透过工程升级、规划检讨与跨部门合作,筑牢防洪安全网。只有持续提升应对能力,才能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让澳门在风雨中稳步前行。

直选立法会议员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