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号风球及大面积水浸下无重大事故 跨部门超前部署有效应对「桦加沙」

在超强颱风「桦加沙」的吹袭下,本澳昨日悬挂八号风球风力或以上时段长达15小时,其中,悬挂「十号风球」长达10.5小时,是本澳有气象记录以来,生效时间最长的「十号风球」。由于风暴潮与天文潮高潮位重叠,结果导致本澳大範围的严重水浸,内港一带最高水浸高度达1.51米。所幸「桦加沙」袭澳期间并未酿成重大事故,当局总结称,是次有效应对「桦加沙」吹袭,得益于各範畴齐心协力提前做好预警及部署,以及全民共同筑起社会的安全防线。澳门海关人员出动橡皮艇在内港区协助疏散市民。 (新华社图片)保安部队及保安部门协助低洼地区人士提前疏散撤离。(新闻局图片)

气象局早在前(23)日下午5时已发出「八号风球」,至昨日清晨5时30分改挂「十号风球」,受「桦加沙」的核心环流影响,为本澳带来狂风暴雨及雷暴天气,本澳各区录得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达12级,最高阵风更达14级。

多区水浸高度超过一米

受风暴增水影响,低洼地区水位继续上升,为本澳带来大範围的严重水浸,内港区、康公庙(1.24米)、司打口(1.14米)及路环圣方济各堂(1.11米)均录得超过一米的水浸高度。其中,内港一带最高水浸高度达1.51米,达红色风暴潮警告级别。水浸期间,海关人员出动橡皮艇协助受困居民疏散撤离,警方出动水陆两用救护车,接载有需要救援的市民。

八人因颱风受伤

事故统计方面,民防行动中心共录得259宗事故报告,主要涉及处理有堕下风险的物件147 宗、塌树及其他倒塌物71宗、地盘设施倒塌6 宗、火警23宗(当中大部分为电箱冒烟)、被困11 宗。期间共录得八宗因颱风而受伤的个案,其中1 人重伤,需留院治疗,没有生命危险,另外七人受轻伤。

保安司司长、民防行动中心联合行动指挥官黄少泽昨晚总结应对超强颱风「桦加沙」的工作时表示,在行政长官领导下,各範畴齐心协力提前做好预警和应对部署,儘管本澳遭受12级飓风吹袭和出现大面积水浸,但并未发生重大事故,并在短时间内让社会基本复常。过程中,有赖各民防架构成员充分沟通、紧密配合,各项预警发布、应对部署和防範措施都能提前到位及有效落实,充分体现各架构成员坚持底线思维,具备极强危机意识和高效协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保障居民和旅客的安全及财产安全。对全体民防架构成员、社区民防联络机制成员的通力协作、各前线人员的辛劳付出以及居民的理解配合表示衷心感谢。保安司司长、联合行动指挥官黄少泽在民防行动中心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指示。 (新闻局图片)

成功提早撤离3,236人

黄少泽又指,低洼地区疏散撤离计划约于前(23)日下午 5时完成,期间成功撤离9,070户、共3,236人,户数较人数多是因需要撤离地点大部分是商铺,没有登记居住人口。为配合疏散撤离行动,社工局17间避险中心及4个紧急疏散停留点全面对外开放,期间共有705人次入住。

黄少泽续称,今次应对颱风「桦加沙」的工作,充分体现由政府主导、社区多元参与、居民积极配合的现代应对民防工作模式,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警惕,齐心合力,全民共同筑牢社会安全防线,使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对本澳带来的影响减到最低。

黄少泽并转达行政长官岑浩辉的慰问短讯,向各範畴公务人员,尤其是民防架构成员致意,「大家辛苦了」,并希望大家努力做好最后各项复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