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体系需持续完善

今次面对恶劣天气的来袭,特区政府提早部署,让社会大众提前作出準备,减少了对民生和经济的冲击,值得肯定。尤其是停工安排,不仅让市民早一步避险,更保障了僱员的基本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种以人为本的处理方式,值得继续坚持和优化。

同时,必须感谢一线民防人员的付出。每一次强风暴雨,总能见到消防、警员、卫生及其他前线人员紧守岗位,冒着风雨协助居民。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承担,正是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石。社会应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也需要在制度上,为他们提供更强的后盾。

对于僱主而言,在特殊天气下能否展现人性化安排,是考验企业责任的时刻。部分行业或因营运需要而难以全面停工,但仍应体谅员工通勤安全,尽量採用灵活工时、遥距办公等方式,让员工安心应对。企业的短期弹性,往往能换来员工的长期向心力,这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制度层面上,政府也需要进一步保障民防人员及在恶劣天气中仍须上班的行业从业者。例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装备、保险及补偿机制,确保其工作风险能获得合理承担。只有在制度上建立全面保护,才能让前线人员专注完成任务,而不必分心顾虑自身保障不足。

近年政府在防灾工作上确有不少努力,防灾演习、渠务工程等均在推进,这些措施对提升社会应变力有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极端天气正愈趋频繁,颱风破坏力增强,暴雨积浸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低洼区域风险依旧高企。如何加快推进防洪泵站、雨水贮存池等基建,并加强城区渠网承载力,是未来必须加紧的方向。

面对极端天气的「 新常态 」,我们既要肯定现有的努力,更要着眼长远,持续完善防灾基建与制度配套。只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提升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澳门建构更稳固的安全屏障。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