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双热」病例已达50宗 风险地点增至54个且多旅客到访

本澳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风险持续上升。卫生局昨(12)日公布,截至10月11日,本澳共录得3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以及18例登革热病例。另外,过去两周,基孔肯雅热的风险地点达40个,主要集中在澳门旧区一带,包括下环、海傍、大三巴、关闸一带,且都是旅客较多的地区,而登革热的风险地点亦有14 个。卫生局提醒,虽然现时本地病例仍为散发性,但考虑到邻近地区情况和人员流动,本澳「双热」传入及传播风险仍持续提升,呼吁全民做好防蚊措施。鑒于本澳「 双热 」传入及传播风险持续提升,当局加强对高风险区域的灭蚊工作。(市政署资料图片)卫生局举行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新闻发布会。(卫生局图片)

卫生局昨(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现时本澳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卫生局局长罗奕龙表示,自7月底本澳出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10月11日本澳录得3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其中24例是输入性,八例是本地感染。结合邻近地区情况和人员流动,本澳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加上近日本澳天气仍然炎热和多雨,更适合白纹伊蚊孳生。10月11日出现两个本地病例,本澳传播风险上升。现时本地病例仍为散发性,尚未出现聚集性。

他强调,因应本澳双热传播风险提升,卫生局将协同各政府部门加强监督辖下机构和场所落实积水清理与化学灭蚊工作,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居民防蚊灭蚊的知识和能力。此外,当本澳需要进行区域性和全澳性灭蚊工作时,希望居民可以配合政府进行室内外同步灭蚊及再次检视家居环境防蚊设备是否足够,例如是否已设置纱窗纱门,如家居环境较多蚊患,建议十天内準备好蚊香、灭蚊喷雾等用品。

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介绍,本澳目前录得32宗基孔肯雅热病例,当中八例为本地个案、24例为输入个案。当局留意到超过五成病例为50岁以上人士。八例本地个案中,三例为退休及无业人士、四例属户外工作人员。24例输入个案中,22例来自广东,菲律宾、斯里兰卡各有一例。另外,广东省通报有41例个案发病期间曾来澳。

基孔肯雅热风险地点旅客较多

过去两周,基孔肯雅热的风险地点达40个,集中在澳门旧区一带,包括下环、海傍、大三巴、关闸一带,且都是旅客较多的地区。

登革热方面,至前(11)日有18例,包括一例本地个案、17例输入个案。全部个案中,八例一型、三例二型、四例三型、两例四型,另一例未分到类型。输入个案来自广东省,以及菲律宾、越南、泰国、巴西、美洲、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另接获广东省通知有八例个案发病期间曾来澳。过去两周,登革热个案有14个风险地点,但较为分散。

梁亦好强调,「双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传播,不会人传人,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蚊患。蚊子的生命周期绝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只要没有积水,就易于清除,强调清除积水及清洗积水容器十分关键。

六名感染「双热」患者仍住院

曾潭飞医务主任及田亚坤主治医生分别介绍了仁伯爵综合医院双热患者治疗的情况及居民应注意事项等。截至10月12日为止,因「双热」现正于仁伯爵综合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共有六名患者,其中四名确诊基孔肯雅热,两名确诊登革热,均无严重併发症。另外,本澳今年至今累计50宗「双热」病例均为轻症,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 1.4天。田亚坤再次提醒居民倘出现发热、出疹、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居住地点或旅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