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治理要走向制度化

为改善本澳居民的生活环境,带动社区经济发展,本届政府成立市容美化整洁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环境卫生优化、建筑地盘围封及巡查通报三个专责小组,透过分工明确与跨部门协作,尝试建立快速反应与长效管理并行的机制,方向值得肯定。

澳门城市空间有限,旧区比例高,市容问题涉及面广。以往各部门处理流程分散、通报渠道重叠,导致回应速度慢、责任归属不清。现时政府正构建跨部门巡查通报平台,让市容问题能即时上报、迅速分流。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一步,但仍应更进一步,建议将该平台与「一户通」系统结合,让市民可直接透过手机拍照上报、即时定位、查阅进度,真正实现“市民参与+科技监察”的闭环管理。

环境卫生专责小组开展的「全城清洁大行动」动员了十多个部门和社团参与,从灭蚊防鼠到辅导「三无」大厦,体现了跨部门合作的决心。但清洁行动只是起点,若缺乏后续检示与总结,难以形成长效。当局应建立定期检讨机制,按区域成效设定清洁和巡查目标,形成可量化、可追蹤的城市管理指标。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地盘围封管理。澳门街道狭窄、工程频繁,地盘外观与施工卫生影响市容观感。当局正编製围封标準与施工指引,这有助统一管理、减少尘土与噪音污染,也能改善居民观感。未来可进一步要求公开地盘管理资讯,增强社区监督力。

长远而言,市容治理要从「集中清洁」转向「制度运作」。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责任与罚则机制,确保市容整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推动社区、学校、商户、大厦管委会等多方共建,共同维护生活环境,让居民成为城市美化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副召集人、聚贤同心协会秘书长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