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燃亮澳门国际音乐节 烈焰激情与艺术极致交汇融合

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日前隆重揭幕,以法国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经典歌剧《卡门》(Carmen)作为开幕节目,为整个音乐节揭开充满戏剧张力与艺术深度的序幕。这部于1874年完成并于翌年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的作品,从最初的争议到如今的传世经典,早已成为全球演出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经典歌剧《 卡门 》作为开幕节目点亮了第37届澳门国际音乐节。 (文化局提供图片)

本次澳门演出版本由苏黎世歌剧院与巴黎喜歌剧院联合製作,并邀请享誉欧洲的导演安德烈亚斯•贺莫奇(Andreas Homoki)执导。贺莫奇以大胆的舞台观念打破传统设定,将剧情置于三个不同历史时段交错的舞台语境中,透过多层时空叙事模糊了观众与演员、舞台与现实的界线。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创新手法,使《卡门》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同时,焕发出崭新的现代生命力,展现出对人性与命运的跨时代诠释。

音乐部分由澳门乐团担纲演奏,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及澳门少年合唱团参与合唱,以精準的节奏控制与厚实的音色层次,呈现出国际级的整体表现。指挥在处理比才笔下节奏与情感的拿捏上恰到好处,尤其在《哈巴涅拉舞曲》(Habanera)与《塞桂第亚舞曲》(Seguidilla)等段落中,带出浓厚的西班牙异国情调与戏剧张力,使音乐在激情与哀愁之间完美游走。

咏叹调情感爆发掀高潮

饰演女主角卡门的女中音奥德•艾斯特雷莫(Aude Extrémo)成为全场焦点。她以磁性嗓音与强烈舞台表现力,完美演绎出这位自由奔放、敢爱敢恨的吉卜赛女郎。她在《Habanera》一曲中以情感层次分明的表现,诠释出卡门在自由与毁灭边缘徘徊的複杂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与之对戏的男高音马修•怀特(Matthew White)饰演军中下士唐•荷西(Don José),以内敛的咬字与情感渐进的演唱,呈现角色从温柔至崩溃的心理变化。他在第三幕咏叹调中的情感爆发更为全场掀起高潮,将人物悲剧命运刻画得入木三分。

女高音玛丽亚•高卡列娃(Maria Gaukareva)饰演的米卡拉(Micaëla),则象徵纯洁与善良的力量。她演唱的咏叹调《Je dis que rien ne m’épouvante》(我说的话你会听)如一股清泉,在激情澎湃的戏剧氛围中注入一丝怜悯与柔情,成为全剧最抒情的片段之一。低男中音迪米特里•切布利科夫(Dmitry Cheblykov)饰演的斗牛士艾斯卡米奥(Escamillo)以浑厚嗓音诠释《斗牛士之歌》(Toreador Song),气势磅礡,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在音乐结构上,比才以节奏对比与旋律交错贯穿全剧,从《 阿拉贡舞曲 》到《 纸牌三重唱 》皆展现作曲家高超的戏剧构思与管弦配置能力。舞台设计与灯光运用同样出色,融合十九世纪西班牙色彩与现代抽象象徵,营造出既写实又富寓意的舞台空间,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

整场演出从音乐表现、声乐诠释到导演视角,皆达到极高艺术水準。《 卡门 》以其热情、悲剧与自由主题,再次证明了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的原因。这场开幕演出不仅为本届音乐节奠定宏大艺术格局,也体现了澳门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活力与水準。对于乐迷与戏剧爱好者而言,《 卡门 》无疑是一场震撼视听、值得细味回味的音乐盛宴。

《卡门》 以其热情、悲剧与自由主题,再次证明了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的原因。(文化局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