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优惠政策需贴合民生 培育本地IP提升软实力

新一期社区促消费活动投放总值达4.85亿澳门元的消费优惠,开展首3週已核销约1.1亿澳门元,带动超过4倍的消费,在拉动内需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然而,社会认为有关活动在执行层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以石排湾社区为例,该区缺乏传统街市,居民日常採购多依赖区内唯一一家提供生鲜食品的大型超市。然而,该超市未被纳入电子优惠核销範围,导致有意使用消费优惠的居民必须跨区消费,为长者与行动不便人士增添不便。未来续办同类活动时,应更充分考虑各区的配套差异,扩大优惠适用範围,减少对区域居民的影响。

另一方面,现行提供予长者及残疾人士的500元消费立减优惠,消费仅半数由优惠扣除,另外半数金额须由使用者自行充值支付,有长者反映不符合其消费习惯,亦难以实质缓解生活开支压力。建议特区政府参考疫情期间“消费补贴计划”与“生活补贴计划”的纾困措施,直接向全澳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发放消费卡,以达促进社区经济与减轻民生负担的双重目标。

此外,特区政府还透过“Sanrio characters 梦幻花园”及“与POP MART漫游澳门”等国际知名IP打卡景点,吸引人潮走入社区,为社区经济注入活力。事实上,澳门本土已孕育出不少具本地特色的原创IP。在引进外部资源的同时,应同步建立有效机制,推动国际知名IP与本土IP及社区商户开展深度合作,例如共同开发联名商品或特色体验活动,促进文化创意与经济的有机结合。长远而言,系统化培育本地IP品牌,打造具国际影响力的澳门IP,更是本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过程中,提升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社区经济的活化,不单是着眼于短期消费数据的提升,更是一项需要持续优化的工作。唯有在政策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区域平衡理念,方能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协同发展。

立法会议员、社会服务者李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