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养老保障 构建幸福晚年生活

农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澳门长者日」。随着本澳人口老化趋势加剧,截至去年底,老年人口比率为14.6%,已突破10万人,且根据《澳门人口预测2022—2041》预测,2029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1%,迈入“超老龄化社会”。如何能长远且可持续地保障长者福祉,值得关注。尤其藉编製下一个《长者服务十年行动计划》及进行“独居和两老家庭长者普查及登记工作”之际,有需要加紧分析长者养老生活的消费、居住、医疗等,为后续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累积综合CPI虽未达3%,政府今年仍调升养老金金额,体现对长者的关怀与重视。但大多数长者依靠敬老金和养老金生活,不同因素造成的物价波动容易影响长者生活,政府需加快完善社保恆常性调整机制,通过调整当中的牵引或制约性指标,让未来社保福利更贴近社情实况。同时可扩大照顾者津贴範围或推出专项性“护老者津贴”,以支援有失智症、柏金逊症等长期病患的长者家庭。

此外,政府希望在全澳打造15至20分钟「社区长者服务圈」,本人认同有关规划方向,尤其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长者常用服务应以就近原则提供。通过资源下沉整合社区内私营、非牟利机构资源与服务网络,提供长者饭堂、医疗健康、长者书院、文娱康乐等多元服务。例如在医疗健康方面,慢性病是长者常见的健康问题,未来可让更多社区私营家庭医生、非牟利医疗机构提供受资助诊症、提供药物等服务,以及增设专门的社区“长者情绪辅导室”等服务,保障长者身心健康。另去年底结束的“支持残疾人士购置辅具及特殊家居设备先导计划”,也建议可改为恆常性并扩展至家居、大厦安装智慧乐龄设备,让家居及社区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打造对长者友善的社区环境。

直选立法议员、共建好家园协会理事长黄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