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市政署架构改革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第9/2018号法律〈设立市政署〉》法律草案,并交立法会审议,是本届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当中最受关注的,是将市政署部分涉及公共地方命名、门牌编订及道路与排水网维护等职能,移转至运输工务範畴,以及人员制度从专有制度改为一般公职制度。改革方向上属合理,尤其在业务高度重叠的範畴,透过归口管理,有望减少行政流程的反覆与延误。
然而,改革能否真正提升市民感受,关键不在调整名义上的职能,而在是否改善服务链条。道路维修与排水建设长期由不同部门分管,市民遇到问题往往被部门之间互相转介。今次划一交由运输工务範畴统筹,在理论上能提高效率,但制度转移后,是否同时配合清晰的服务承诺、通报平台与进度公开,仍是未来落实的关键。否则,把人员与部门「转过去」,只会换个名字,却未必换到更畅顺的市政反应。
架构调整后,建议政府同步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尤其是市民在道路破损、渠网堵塞、标示错误等问题上的报修与督导渠道。若能与市容巡查平台、乃至未来结合「一户通」,让居民可以一站式提交及查询进度,就能将公共行政改革由「架构层面」推向「服务层面」,真正让变动回应到居民的日常体验。
是次修法方向正面,亦是公共行政改革迈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接下来要做好执行工作,积极改善市政服务,令居民真正感受到进步。而政府应在法案落实后定期进行检视,包括处理时效、跨部门协作指标、居民报修满意度等数据,建立常态化公开汇报,让社会能以事实监督成效。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 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