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打逆境波」水皮! 七成受访者未能快速拆解压力
继学联上月调查发现三成受访中学生,不知道本澳历史城区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学联昨日发表另一项《澳门中学生抗逆力调查》,发现中学生应对困境和缓解压力的能力,同样强差人意。
调查指出,逾三成逆境困扰来自学业,面对压力,三成中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一成甚至找不到解决方法;然而,近半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抗逆力」有关知识,但这方面知识知之甚少。教育界人士指出,哪个学生会没有学业压力,学校及家长必须找出压力源头,才能对症下药。
学联公布《澳门中学生抗逆力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抗逆力一般。 (林少洪摄)
为了解本澳中学生的抗逆力现状,提供政府、教育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和澳门青年研究协会早前开展《澳门中学生抗逆力调查》。是次调查共访问本澳14间学校的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751份。null
学联调查发现,33.7% 中学生受学业压力困扰,是压力最大源头。 (设计图片)
找朋友倾诉最普遍学联社会事务部部长郭富华表示,有33.7%中学生受到的逆境困扰为学业,14.8%来自与家人的相处,14%来自与朋友的相处。面对逆境时,57.7%的人会向朋友倾诉和寻求帮助,50.2%会自行寻求解决方法,再者是向家人寻求协助。null4.1%曾想自杀
至于面对逆境时,中学生所持的是甚么心态?原来过半数受访者相信自己能够渡过难关,44.2%受访者选择心平气和面对苦难,有29%会化压力为动力,然而,亦有6.4%想要通过暴力发洩,有4.1%曾想过自杀,情况值得关注。null有心抗逆苦无门路
郭富华又指出,面对压力,仅有三成中学生能很快解决,效果不错;三成中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一成多中学生解决效果不明显,甚至找不到解决方法。近半数中学生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与抗逆力有关的知识,并且会主动塑造和提高自身的抗逆力;但本澳中学生对于「抗逆力」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51.4%中学生只「知道一点点」,35.6%完全没有接触过。null本澳中学生塑造和提高自身「抗逆力」的方式,最喜欢的方式是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总结;其次是选择朋友或长辈分享;再次是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阅读书籍或资料、老师课堂教育、参加团体或小组培训等。null制定「干预计划」
学联会员大会副主席陈嘉敏认为,中学生一些负面心情不容忽视,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应制定全方位的「干预计划」,积极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各类资源良好互动,提升青少年个体抗逆力。null全方位「关注」学生
在具体落实方面,陈嘉敏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家庭对个体的外在保护功能,建议家长与子女多些互动,建立良好沟通方式,同时培养子女自主能力;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构建健康的抗逆力文化。学联认为学校要主动留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抗逆力课程,有效避免青少年遭遇逆境时危机事件的发生;而社会、社区、社团亦应积极参与相关工作,适当提供经济、法律、社工方面的支持。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