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福祉 一切由改革开始 陈司带头 力扫滞后法律雷区
与司长对话之破旧立新 专访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
澳门经历十多年的经济起飞,市民荷包肿胀,社会发生问题都不难解决,但自赌收18连跌后,即使发生鸡毛蒜皮的小事,市民都会「即时弹起」,怨气瀰漫;其实,涉及民生矛盾,以前一直存在,只是修法缓慢,但际此经济调整期,修改滞后法例,突然变得异常迫切。
行政法务司司长陈海帆接受本报专访时直言,行政法务司统筹立法修法,责任重大且艰巨,但社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滞后法律一定要修改,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问题是面对前朝留下1,200条条例,一半需要剔除,「即使心急,但都急唔嚟」。事关澳门长远利益,只有「尽力而为」四字。
陈海帆指本澳目前法律之所以严重滞后,原因之一是近年社会发展得太快,修法工作未能与时并进所致。(李国星摄)
澳葡政府管治澳门期间,根据葡萄牙法律,订立刑事、民事、商事等几个重大法典,整个法律系统完善,回归后很多法例条文都延续下来,但随着赌权开放,社会急速发展,澳门已被誉为国际化城市,但隐藏在这国际化城市内的,却是一大堆与社会脱节的陈旧法制,陈司长坦言:「涉及法律体制的问题,的确是好大挑战。」
600法例「落后大市」
陈司长指出,澳葡政府年代颁布的法律、法令中,已经失效的有600多条,仍然有效的亦有600多项。「不生效的,政府会与立法会订立机制,逐步废止,才能减轻体制的负担。」
同时,会将600多条仍然生效的法律,分不同範畴、领域作分析,再按轻重缓急作出修订,例如有关消防、民生事务、都市建筑总章程、消费权益、公共採购等。
陈海帆指,政府会分阶段废止失效的法律,儘快提交立法会处理。(李国星摄)
失效的,一例都不能留低
陈司长接着讲解,政府目前计划在五个範畴方面,都有一个中、长期立法计划,订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本澳定位、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民生社会诉求等,预计今年第一季有基本定案。「至于失效的法例,要剔出去,以后都不会使用。」陈司长肯定地说。
不关时间,出问题就要修法
陈司长是读法律出身,深明箇中三味,她分析本澳法律滞后的原因时指出,一是本来存在空白部分;二是社会发展得太快,执行上出现问题,例如《市政条例》,「有些是六几年订定的,有些是九几年的,当时社会冇问题,但现在唔修改,就会脱节。」
澳葡时代留下的《市政条例》,部分严重滞后。(资料图片)
陈司长再补充,有些虽然是两三年前订立,不代表没有问题,只要出现问题,就要尽快修订(《禁毒法》就是近期最新事例)。
另外,目前急需要修订的旧法,主要是民生反应较大的一些,包括非法旅馆、行政牌照及饮食牌照,而早前被廉政公署严厉批评滞后的《市政条例》,包括公共贩卖制度及市政街市制度,相信今年内可完成修订。
饮食业的行政牌照,相信今年内可完成修订。(资料图片)
打击非法旅馆的法律修订,会与社文司一同进行。(资料图片)
「心急,但都急唔嚟!」
面对堆积如山的滞后法律,加上坊间对法律改革有急切诉求,直言亦感「头痕」的陈司长称,现正準备方案,分阶段废止已经失效的法律,希望尽快提交立法会,但法律涉及长远规划,考虑及兼顾的事情有很多。
陈司长外表淡定,问她可有心急的时候?她随即回答:「心急,但都急唔嚟,呢啲事情冇百年大计咁严重,但要符合澳门长远利益,有啲嘢喺急之中,要考虑清楚,不能为一时需要而做。」她又解释,每年有多少个修法草案送呈立法会,有一定限制,不能一下子一大堆往立法会推。
陈司长再深入剖析,一个制度的修订,涉及众多持份者利益,政府需要听取及综合不同界别的意见,再作出平衡,过程不容易,有时最后的结果,不可能百分百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当局会以公众利益为优先考虑。
曹其真的一席话
至于修法的另一难度,不得不提立法会前主席曹其真去年底指出,培养中葡双语法律人才很重要,她十年的立法会工作,深受其害,缘于没有人真正理解本澳的法律!
立法会前主席曹其真,指本澳严重缺乏葡语人才。(互联网图片)
面对这么大的控诉,政府如何应对?陈司长称,目前的法律起草工作,会以中文为第一文本,由中文翻译成葡文,再由葡语专家审议,相信翻译问题可逐步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法改局及法务局重组合併后,中葡双语人才会有一定数量,目前法改局有十多名葡语专家,而法改局亦设有法律翻译厅,但有经验的葡语人才,无奈不足十个。
话虽如此,陈司长指出,暂时却未有增聘葡语专家的考虑,因为要视乎两个部门重组后的人力资源评估,才能作出决定。
破「各司其法」魔咒
坊间有声音批评五个司长「各司各法」,如何打破这个「魔咒」,重建政府威信,重任自然落在陈司长负责的中央统筹立法机制身上。
陈司长表示,本澳立法政策由行政长官决定,她希望在立法政策上开始统筹,再由具体的草拟部门,根据立法政策,协同法务部门一同做好法律草拟工作。「政策订定最重要及艰巨,呢部分确立咗,立法技术配合同几个部门嘅共识,都係其次问题。」
不过,陈司长认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下面部门做好晒嘢,但如果上头认为唔适宜,咁就冇用,又要重新构思,咁样会非常不利于立法流程。」
修订法律牵一髮动全身,陈海帆认为,必须审慎进行,要急也急不来。(李国星摄)
五司不能独善其身
陈司长又称,立法统筹可避免一些不必要步骤,令整个立法程序相对畅顺,至少开会次数会大大减低;另外,在立法统筹上,由于行政长官给予很大支持,五司团队合作气氛相当好,是以进展良好,但陈司长亦坦言:「好多法律都涉及好多範畴,一个司唔可能独力担当得起,而且只涉及一部门的修法,亦少之又少。」
司长举例,打击非法旅馆法律的具体修法由行政法务司做,但社会文化司亦有参与,为统筹立法先尝先试。
「又请人又裁员,咁咪废时失事!」
精兵简政为未来特区政府施政重点之一,工作包括推动行政架构调整、优化公职制度及人员管理,全面检讨中央招聘制度等。
提到精兵简政,坊间不少声音认为,裁撤不必要的部门,删减多余人手;虽然陈司长表示,目前计划裁撤六个部门,又有15个部门需要重组,不过,部门重组及裁撤,不代表会裁员,第一期架构重整完成后,希望在横向流动方面,解决部门用人要求及资源调配,让各部门更有效运用人手。
「又请人又裁员,咁咪废时失事!再讲,应加嘅就要加。」陈司长举例,习惯水域权实施后,要配备一定人手,否则治安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大家都不愿意看到。
中央招考不再难考?
至于修改中央招聘制度,不得不提2013年底,公职局为政府20多个部门招考69名法律範畴高级技术员,结果500人报名参加考试,在360多份有效答卷中,只得一人合格晋身面试!
中央招考之难,几如同蜀道之难行。陈海帆笑称:「係,500人得一个passed,我谂呢个唔係特登咁难考,相信当时的部门有自己的考虑,我冇再深究。」
不过,她承认招考制度有重新设计的必要,令到制度更合理,无论部门及人员都有双向的选择,并且引入电子化手续,相信部门招聘程序会更快,同样问题将来可以避免,预料今年第一季能完成草拟工作。
牵一髮动全身
「精兵简政」只得四个字,但箇中千头万绪,陈司长坦言,除了修法繁重外,部门改组又涉及很多问题,数一数民政总署有八、九个法规,数一数法务局又五、六个法规,同事已经好尽力去将相关法规修订,「行政法规,真係好多嘢做,牵一髮动全身,呢句话真係一啲都唔假!」贵为行政法务司「一姐」的她,亦忍不住叹道。
after......words 个人篇
「精兵简政」有妙用 司长减压只靠两条腿
陈海帆直言法改工作「牵一髮动全身」,责任重大之余,压力亦相对加剧,八卦问司长如何减压,以为她会有甚么独到秘方,原来「一姐」减压之道只有简单一味,就是行山。
陈司长直言,每日平均工作最少十小时,「其实有好多工作,喺下班后都避免唔到,压力当然大,减压?做运动减压係最好。」见记者八卦追问,于是笑着回应:「行山」,「边度行山?」陈司长好脾气地再回应:「凼仔」。记者一于八卦到底:「有冇保镳?」「哈哈哈!我私人时间唔会有保镳。」说起减压,司长还称,指办公室主任、同事、团队配合得好好,「工作压力得到纾缓,我非常感激,好感恩!」说时真情流露。
不问行山,记者转问司长的嗜好及兴趣。原来行政长官崔世安爱看港剧《巨轮》,她则较喜欢文艺片剧种,电影院亦经常去,问到在街上会否有市民上前「抽水」拍照及索取签名,司长忍不住笑称:「有时会有人认到我,哈哈哈,我又唔係明星,点会有人要求签名?」司长又称,澳门人真係好好,合照冇问题,有时在街上遇到,会打招呼、倾偈都有。
问及两位公子近况,司长语调轻柔:「喺英国读书,至于佢哋将来会唔会返澳门服务社会,要尊重佢哋意愿,如果佢哋愿意,当然高兴。」
明日预告:专访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