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与物管间矛盾 增加透明度来解决

《物业管理业务的清洁及保安僱员的最低工资》法案将于后日元旦实施,届时财政局的《工作收入补贴临时措施》将无法再给予大厦保安员及清洁员资助,意味着日后这两种工种的工资,将由大厦小业主来承担,同时亦由于可能衍生出的管理费提升与否问题,导致近月来接连出现大厦业主与管理公司的磨擦与矛盾,有业主甚至将问题责任归咎最低工资的推行上。

「究竟你我居住嘅大厦有冇因为最低工资就嚟实行而加管理费?」已经成为市民最近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立法会议员李静仪指,收到很多市民反映大厦加管理费的投诉,当中有管理公司只在大堂贴出加费通知,但却没有交代加费原因,亦有管理公司藉最低工资为「挡箭牌」,大幅调升例如行政费、公共设施保养费、杂项等费用,令到市民产生乱加费感觉。

据坊间其中一个粗略的估计,大部分管理公司的加价幅度为两至三成左右,不过,亦有加价幅度达到九成,甚至一倍以上,而坊间亦有一个简单的计算,以管理员每日工作八小时计算,原本月薪是5,600多元,当实行最低工资后,薪金将调升至每月6,240元,理论上,大厦管理员薪金只加了600多元,业主共同摊分的管理费加幅,应该不会很大,何来升幅近三成,甚至一倍呢?

原来,有些管理公司在加费计算上,并非只单单计算管理员薪金,还有很多不同项目的收费,以其中一幢大厦为例,他们原本行政费用是9,910元,但新收费却忽然变成了16,300元,亦有大厦大幅调升文具、杂项等收费。

归根究底,业主与管理公司之间,之所以纠纷不断,是因过往透明度不高,令到双方嫌隙渐增,或许,籍着即将实施的最低工资法例,让管理公司更好地做好账目明细、费用预算等工作,再将一切资料交给小业主,以增加透明度,明白箇中调整管理费原因,并由小业主决定是否接纳加费,或是更换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