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的最低工资 我的小确幸
最低工资是全球普遍实行的保障僱员权益政策,在80多个国家与地区早已行之有年,本澳在2014年将最低工资立法提上议程,特别的是,初步订定的最低工资制度只限于物业管理服务範畴中清洁和保安两个工种,而非一次性统一在所有行业实施,这是特区对本澳现实环境作出的考量,而两工种最低工资法律上路仅三日,似乎就验证了反对最低工资者的论调。
最低工资法律实施三日,引发连串大厦管理费加价潮,已有物管公司陆续退场,大厦住户可能要面对亲自处理家居垃圾、公共水电及保安问题。许多民众不满物管公司品质差劣,加价幅度又不合理,拒绝向物管公司妥协;也有人认为业主会与物管公司勾结黑箱作业,让最低工资法例意外揭开了大厦管理的遮羞布,暴露了许多问题。
服务品质与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事,但对最低工资制度而言,却变成了两件事,当服务品质没 有提升,甚至长期以来的许多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时,最低工资制度导致的价格调涨自然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最低工资法律仅照顾处理基层劳工薪资问题,新制上路的摩擦在所难免,而与新制配套的《分层建筑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及《分层建筑物管理商业业务法》,两个多月前才刚刚一般性通过。
那么用市场机制来筛选物管公司是不是可行之道?首先必须让小业主及业主会、管委会能够妥善运作协调,大厦分层共同部分的责任属于所有小业主,再交付予业主会或管委会统筹运作,去选择一家有品质保证的物管公司,进而实施事后的监管与纠纷协调。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人人有人人的小确幸,换物管公司又要招标又要出钱,虽然对物管公司有诸多不满,参与小业主会议的比例仍然很低,这也是为甚么最低工资法律公布后半年,仍然有可能出现物管真空的问题。
最低工资引发的争议,总是逃不开削弱市场竞争力、营运成本上升促使加价、让消费者权益受损等等逻辑,然而必须釐清的原则是,竞争力的基础并不建立于基层劳工的痛苦,最低工资并不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行业,而是保证基层劳工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社会中,仍能保有起码的劳动尊严。因此期待最低工资法律实施引发的加价,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品质并不实际。新法上路,阵痛难免,我们无法阻止物管公司加价,但可以透过大厦管委会及政府法规进行监管,才能让那些品质低劣却又趁机劲加管理费的物管公司被市场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