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管理是未来发展方向 协会倡提升本澳物管质素
物业管理清洁及保安员最低工资制度,由立法到正式实施一直争议不断,同时亦引发社会关注本澳物管行业质素问题。业界指出,物管质素除管理员专业质素外,管理公司为大厦提供的硬件配套,亦是衡量一间公司管理质素的重要标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提高管理效率,为小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本澳已引入了不少专业管理系统,如中央监察、智能式出入闸等,提升管理质素。(袁金秀摄)
澳门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刘锦成昨日受访称,现时市民对物业管理的概念仍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以为只是找个人「坐喺度」就得,但随着社会发展,本澳已引入了不少专业管理系统,如中央监察、智能式出入闸等。小业主可因应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大厦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可以有星级服务,视乎客户俾咩价钱,提供咩服务係小业主的选择。」
澳门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协会副会长刘锦成(左一)、薛婉娜(中)、财务部长王健华,希望政府为物业管理员设专业认证制度。(袁金秀摄)
他介绍,现时协会引入了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大厦管理处毋须有管理员,而在控制室内便可监察大厦每个公众地方发生的事;若发生紧急事故,会即时作出通报,比传统管理模式更有效率。他称,本澳现时未有大厦应用这种系统,认为本澳物管未来可向此方面发展。
业界冀政府设认证制度
刘锦成称,物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是具专业性的行业,并非「求其搵个呀叔坐喺度」。本澳亦有很多管理员接受过专业培训,惜现时没有认证制度,正在立法会细则性审议的《物管法》,亦没有管理员持证上岗、专业认证等相关制度,令社会普遍不尊重管理员。
他举例称,「当个客困(车立),管理员收到之后点样应对,点样通知公司,点样安抚受困嘅人,都有一套专业程序同知识」,但这些一般市民是难以看到。
协会副会长薛婉娜表示,近期社会出现有关物管的问题,如管理公司账目不清、业主欠交管理费、业主会与管理公司不协调等,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与最低工资无关,而是因法律不健全,如分层建筑物管理法规没有与最低工资同步推出、管理员专业性不被法律认可等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