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坚强小咏珊勇斗癌魔
10岁女童周咏珊筹款治疗癌病一事昨日取得喜人进展,特区政府承诺全力支持咏珊的治疗费用,毋须筹集医疗费。咏珊父母昨日接受本报採访时感触地表示,咏珊虽然年纪很小,但内心比他们还要坚强,即使面对病痛及化疗之苦,依然保持乐观,早日康复回校读书是她最大的心愿。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日前发起为患癌学生筹集治疗费用的募捐活动,赢得各界积极响应及高度讚誉。(陈骏骐摄)
咏珊父母昨早前往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与校长郭华邦等人会面。咏珊父母向特区政府、卫生局、圣若瑟五校所有师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咏珊的善心人士再三表示衷心感谢。
谈及咏珊现时身体状况,咏珊父母感触良多。周太表示,咏珊二年级(2011年)已确诊患有神经细胞肿瘤癌,去年3月病情复发,11月接受骨髓移植,期间需要用到大剂量的化疗,结果导致咏珊出现口腔溃烂,20多天无法进食,同时出现皮肤红疹、发烧、呕吐等症状,加上肠道损伤,可怜的咏珊连续十几天腹泻,情况极度不稳,骨髓移植后约一个月病情才慢慢好转,现时身体状况基本稳定。
有市民日前响应募捐活动,并展示捐款收据。(资料图片)
住院仍主动要求学习
周太指出,即使面对病魔折磨,咏珊一直都表现坚强乐观,不断表示自己很渴望可以继续上学,更主动要求老师将功课带到医院,让她可以跟上课堂进度。校长郭华邦表示,咏珊平时勤奋学习,成绩良好,在患病期间亦未曾留级,校方未来会视乎咏珊的身体情况,安排一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病在女儿身,痛在父母心。为全力照顾咏珊,周太一早已辞工并搬到香港暂住,周先生则在澳门工作,一有时间就赶到香港探望咏珊。对于为何透过学校募捐,而且为何募捐通告中指明捐款会用于咏珊赴美治疗?
周太解释,去年11月咏珊接受骨髓移植后病情反覆,一直无法康复,当时美国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药物可以增加康复成功率,但该药物只能在美国当地使用,而且赴美治疗费用需要高达50至60万美元,由于药费高昂,他们将自住物业变卖亦不足够,于是去信郭校长,希望学校协助筹款。
其后,经山顶医院及香港玛丽医院等多方面的努力下,有关药物可以直接运往香港,在医院进行注射,免却了赴美的大笔费用,但咏珊需要使用50瓶药物,每瓶价值港币82,500元,所需总费用高达港币400多万元,山顶医院对此新治疗方案到本月初仍没有回覆,所以学校方面期望募捐澳门币100万元,帮助咏珊渡过难关。
善款转捐公益慈善基金 延续爱心帮助弱势人士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昨日发出通告称,捐款箱及秘书处合共收到约45万元善款。校长郭华邦昨日表示,由于特区政府已承诺全力支持咏珊的治疗费用,咏珊父母决定由即日起停止有关筹款活动,同时已经委託学校处理全部善款,而校方暂定会将上述款项捐予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至于校内学生捐款,就由老师退还给学生。郭华邦称,是次事件引起市民高度关注,不但令全校学生上了一堂宝贵的品德教育课,同时亦充分体现出本澳市民互助互爱及对弱势人士的支持。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校长昨表示,约45万元善款将捐予公益基金。(陈骏骐摄)
当局承担女童医疗费 谭司:再多钱都畀!
对于特区政府承诺全力支持咏珊治疗费用一事,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昨日出席艺术拍卖活动开幕礼时强调,当局会全数支付医疗费用,最重要是帮助咏珊恢复健康,「唔好讲400万,就算係更多都要畀!」。他又指,当局对所有癌症病人一视同仁,会协助送外诊治及所有医疗费用。
谭俊荣表示,周小朋友的个案卫生局自2012年起作出跟进,并以送外诊治机制转介至香港玛丽医院就诊,而玛丽医院已于上月25日提出新的医疗方案。他强调,香港的医疗技术不会比美国差,而且与本澳只有一小时的距离,相信周小朋友的父母会倾向在港医治。
至于咏珊首阶段疗程药费约港币400万元,谭俊荣说「唔好讲400万,就算係更多都要畀!」最重要是医好病,又指不单是周小朋友,对所有癌症病人都会一视同仁,协助治疗。谭俊荣又讚扬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的师生及市民有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