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蓝天工程」 议员促加大教育投入
特区政府去年年底正式启动「蓝天工程」,预计在15至20年内透过短、中、长期计划,搬迁和取消裙楼学校,让学生拥有操场与蓝天,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有线时事节目「议员讲坛」邀请立法会议员关翠杏,群力智库常务理事陈家良讨论「蓝天工程」计划。
有线电视时事节目《议员讲坛》,邀请立法会议员关翠杏(中),群力智库常务理事陈家良(右)探讨「蓝天工程」计划进程。(澳门有线电视图片)
两人均认为,15至20年过长,对现时裙楼学校学生不公平,促请政府加快进度,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政府早前透露北区有裙楼学校因生源问题拒绝迁往凼地新址,关翠杏认为,政府不应只为解决裙楼学校而忽略其他问题。
她指出,北区有学校主要来源是跨境学生,若地点距离关口太远对学生不便。她认为,每所学校应就该区发展而兴建,希望政府要以「学生为本」来考虑 配置。
陈家良认为,有关学校虽处于裙楼,但校舍亦见到蓝天,反而新址并未有太大改善,建议政府要加强与学校沟通,考虑实际问题。
关翠杏指出,本澳虽然土地资源紧张,但并非完全无地可用,政府应善用现有资源,或在原有设施上改建,她又举例指,逸园狗场已延长一年合约,政府可考虑利用其土地资源分配给教育发展。她认为,除了社会文化领域,应运用整个政府资源,以至运输工务範畴,推进「蓝天工程」能在15年内完成。
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