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的事,关乘客事?
近日深圳、南昌、南京等地相继发起的士罢驶,各地的士司机直指,的士牌照大增、车租高昂、手机叫车服务兴起,以及蓝牌车屡禁不止都是触发罢工的缘由。当中的士司机主要是以降低份子钱(即的士司机付给的士公司的承包费用),以及严管电召专车营运为主要诉求。据内地媒体报道,参与罢驶的司机多在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地大量聚集并要求政府当局出面处理。
与澳门相邻的珠海亦上演相同事件,前日珠海市区的士于早上无预示的情况下几乎全线罢工,令一众往返珠澳两地上班的市民,于上班人潮高峰期中承受等车之苦,据统计约有2,000多架珠海的士参与是次罢工行动。
声称为集体「休假」的罢驶行动,得到大部分的士司机响应支持下,换来了珠海交通官方微博发文回应,明确指示于2月1日起,珠海市出租车驾驶员每车每月将减轻负担500元,同时依法依规尽快启动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暂停审批出租车运力投放,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管理和执法服务,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通过以上措施为出租车营造更优越的经营环境。
就珠海案例,虽则看似经由政府部门迅速回应及暂时解决了的士司机的经营困难,但我们认为的士司机多年种下的问题才是其经营困难的源头。拒载、选客、併车、态度恶劣都是珠海的士司机的日常写照,当然笔者在当中亦有遇到好司机,但服务差的问题正正是助长手机叫车服务于近年流行的原因。
正如澳门的士业,因应Uber于去年打入澳门市场,亦掀起了社会热议,有支持、有反对,但作为消费者,付出金钱而获取优质服务是合理的事情,市民不会了解,更不需要理解司机或相关机构企业的运作有多困难,只有优质的服务才会吸引使用者追随。当业务环境及操作出现难关,向官方或公众反映问题是无可厚非,但我们认为更需要看待的是提供服务者的本身质素所在。
作为乘客,他们可以有秩序地排队侯车,他们可以按约定车资付车费,他们可以在车内跟从乘客守则以保障司机的安全及权益,但乘客最终选择乘坐甚么交通工具却是他们的自由。因为他们有了选择,而选择正是因为原来的不足才衍生出来,正视自身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拯救经营上面对的困难,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