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月再爆「注胶虾」疑云 市民声称北区一街市「中招」
沉寂多月的「注胶虾」疑云,近日有新发展,市民冯先生昨日向本报声称,一周前在街市海鲜档买冰鲜虾回家后,在清洗过程中,惊见流出质地呈大菜糕状不知名物体,疑买到「注胶虾」。民署回应事件时,呼吁市民应直接将怀疑问题食品,交由食品安全中心专业人士化验,以作跟进调查并追蹤食品源头。
有市民声称,买到怀疑「注胶虾」,流出质地呈大菜糕状胶状物体,大过一毫硬币。(读者冯先生提供图片)
冰鲜虾体内流出的手指尾大小胶状物体,翌日已溶化成一张半透明状薄纸。(读者冯先生提供图片)
任职公务员的冯先生受访称, 怀疑「注胶虾」购自北区一个街市,并选择街市最多人光顾的海鲜档光顾,由于从新闻得悉,贵价虾由于利润问题,最易被「落手脚」,所以当日从过百元、95元和45元三种价格中,选择花45元买入一斤冰鲜虾,约有15只。
冯先生特别选购价格最便宜的冰鲜虾,以防买到「注胶虾」。(刘凯辉摄)
经常到街市买餸的冯生表示,该批冰鲜虾「大大只」,自觉应值70至80元一斤,讵料,在回家清洗程中,其中一只虾,竟流出手指尾大小的胶状物体,当场被吓了一跳:「原来真係有注胶虾」。
他称,由于清洗乾净煮熟后,该批冰鲜虾已全数进食,有感无甚损失;相信「注胶」涉源头供应,与海鲜档无关,故并无向民署食安中心报案和追究海鲜档。
另外,他事后从同事口中,亦得悉有人在其他街市亦曾「中招」,疑买到「注胶虾」,故现时买虾都会用手触摸虾肠部位,看看有否变硬或打开虾头查看,有否被注胶。
记者昨午曾接触事发海鲜档负责人,对方坚称无对冰鲜虾等海鲜,进行任何加工,都是从批发入货后,直接卖给市民。有海鲜档主就质疑,「注胶虾」利润不见太多,但不排除不法商人或对贵价虾「下手」,故政府应加强监管食品安全。
吁问题食品可交化验 民署去年验虾无异样
民政总署昨日接受本报查询表示,市民如对食品安全有任何疑问,可联络民署食品安全中心和服务站,针对今次怀疑「注胶虾」事件,民署呼吁市民,应直接将怀疑问题食品,交由民署安排专业人士化验,待化验结果后再跟进,并查出食品源头。发言人表示,过去几个月,并无收到市民投诉,怀疑买到「注胶虾」。

冯先生特别选购价格最便宜的冰鲜虾,以防买到「注胶虾」。(刘凯辉摄)
「注胶虾」事件曾闹得沸沸扬扬,民署去年10月公布,抽验本澳多个街市虾类样本后,发现并无被注入食用明胶或工业用胶,亦没有发现有害物质(重金属),料「注胶虾」属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