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定出临时补救方案

湾仔口岸话停就停,肯定对本澳居民、旅客、船公司,以及内港一带商户构成影响,其中每日约有200名本澳居民使用内港至湾仔的海上客运航线往返珠澳上班上学,现在突然停关停航,政府实在有责任为受影响的居民定出临时补救方案。

根据政府统计数字,每日平均有3,000人次经内港码头出入境,节假日期间更高达10,000人次,出入境人次当中,以旅客为主,当中出入境分别约有七成及八成为旅客,其余是本澳居民。据了解,他们本来每日只需花五分钟的船程,便能由湾仔来澳门上班上学,但现在必须改道横琴口岸或关闸口岸往返,所花掉的时间肯定大增。

当然,以安全计暂时停止使用湾仔口岸,实属无可厚非,当日湾仔轮渡客运口岸临时联检棚,经珠海市房屋安全鉴定所鉴定,安全等级为Dsu(即安全性严重不符合现行标準规範要求),已不适宜继续超限使用,故此,经珠海市政府会商拱北海关、珠海边检总站、珠海检验检疫局、珠海海事局研究后,再请示国家口岸办、广东省口岸办,最终为确保通关旅客人身安全,避免有意外事故发生,决定由1月17日起,暂停使用湾仔口岸。

该个与澳门水面距离只有约300米的湾仔口岸,是1984为穿梭珠澳两地的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而成,同年,经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口岸,是珠海最早设立的两个对外口岸之一,湾仔口岸原址在湾仔避风塘,惟在1992年因城市建设调整而搬迁,并在目前位置建设临时联检棚、办公室等,直至现在,期间曾经多次的维修加固,当年当局亦计划在口岸旁边不远处兴建永久性口岸建筑,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结果令计划一直没有正式开建。

日前,立法会全体大会上,不少议员对湾仔口岸突然停止使用,发表意见,有人表达珠澳两地已就内港跨境河底隧道项目进行磋商,但远水不能救近火,最迫切还是解决本澳居民出行问题,以及不要加重关闸口岸的负担。

其实,内港码头是最接近中区新马路一带的口岸,若当局能够尽早与内地有关部门,就恢复通关,强化口岸功能,改善通关设施及周边交通,相信可以大大减少旅客使用公交,亦可带动内港周边经湾发展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