凼仔城区文化协会独家献 「李锐奋 :古巴 '92」
仔城区文化协会很荣幸于凼仔旧城区艺术空间举办纪念摄影展,展出澳门资深摄影师兼艺术家李锐奋于1992年在古巴旅行时拍摄且从未公开的纪实摄影系列,藉此向这位已故艺术家致敬。是次展览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

李锐奋于2022年5月18日去世。他留下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摄影作品。在他家人、挚友, 特别是摄影团体Dialect 方言社主编辑及联合创办人杨俊荣的协助下, 本会得以展现了李锐奋1992年古巴之行拍摄的纪录性摄影系列作品。 Dialect 方言社致力于探索摄影无限可能, 并透过各种形式的展览为澳门摄影带来新的影响力。


如今, 古巴仍是一个遥远且政治体制存有争议的国家, 其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很容易透过音乐、雪茄以及 1999 年获奖电影Buena Vista Social Club所推崇的生活方式来回忆, 这个地方于李锐奋的艺术生涯中佔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2年,他首次踏足古巴,足迹不仅遍及首都哈瓦那,更深入古巴最东边的圣地牙哥,展现对古巴人文的深刻关注与探索。十年后,他以《古巴 古巴》为题,推出同名摄影展与摄影集,精选以彩色反转片拍摄的作品作为叙事主轴,呈现出一个色彩鲜豔、充满生命力的古巴印象。
然而,在李锐奋的古巴影像档案中,除了这批色彩缤纷的反转片外,还藏有一批从未公开展出的黑白照片。这些黑白影像以更含蓄、内敛的视角,捕捉了古巴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时隔二十多年,《古巴 古巴》展览已成经典,然而这批未曾展出的黑白照片,犹如时空皱褶中的新窗口,让我们得以重新想像那个深深牵动李锐奋灵魂的岛国风貌,与他古巴旅程中未曾呈现的另一面。是次展览透过公开这些作品, 以表达纪实摄影可用作纪录人类真实的一面及他们生活状况的重要性。观者不仅有机会重温李锐奋的作品,也能唤起关于古巴社会和国家生存的记忆。
北京出生,十岁来澳。大学时主修新闻传播,毕业后于《澳门日报》当新闻记者期间,爱上法国新浪潮电影,决定前往巴黎寻找梦想。入读法国巴黎第三大学(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 Paris 3),1990年获电影及录影学士。同年考入国立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Paris) ,修读摄影。 1991年参加法国摄影博物馆举办之「街头人生」国际摄影比赛获得一等奖,作品于巴黎大皇宫展出,并由摄影搏物馆永久收藏。 1992年曾赴古巴创作,遥与政治人物卡斯楚挥手。 1993年毕业,回澳任教于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
电影、摄影、音乐、文学等皆为其毕生所爱,回澳不久即接触佛学,奉行简朴茹素的生活。曾于法国、澳门、香港举办多次摄影个展、联展等。 1995年创办艺术团体“石头公社”。 2001年「石头公社」进驻婆仔屋并成立「婆仔屋艺术空间」,李锐奋出任艺术总监。其后仁慈堂收回婆仔屋,原班人马迁往牛房继续运作,后改名「牛房仓库」。
2004年,他发现罹患脑癌,经治疗后即重拾教职及牛房仓库工作,康复期间开始大量绘画。 2006年,由边度有书出版《边走边看》摄影文集。延续摄影及绘画,举办个人摄影展及小型绘画展,并前往纽约、韩国、法国等地交流及举办摄影展等。 2017年,脑癌复发。 2022年5月18日离世。

「我们很荣幸能与 Dialect 方言社合作,呈现李锐奋于古巴之旅期间拍摄之黑白照片集, 这批相片从未公开展出, 非常珍贵。」凼仔城区文化协会理事长João Ó表示:「这些精选的照片是本会向李锐奋多年来于艺术和文化产业中作出之贡献,同时也展现了李锐奋内心深处对古巴文化的热情」。
凼仔城区文化协会将继续于区内举办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凝聚本地与国际艺术人才的努力成果。是次纪实摄影展进一步提升区内的艺术氛围及文化价值, 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并为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