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髮经济的崛起: 澳门与大湾区养老新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银髮族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受照顾的群体,而是具备活力、消费能力与多元需求的“新市场主力”。在此背景下,「银髮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澳门这类人口结构快速转型的区域更显潜力。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报告,澳门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占老年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7.3%至2011年的7.2%,事实上,老年人口在这十年间增加 8,276 人,增幅为 26.1%,与总人口的升幅相若;主要是移入人口及外地僱员多数为成年人口,令人口老化的速度有所减慢。而大湾区内的银髮经济规模亦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底,广东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超1,700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17.46%。中国官方更于2024年估算全国银髮经济规模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6%,充分显示银髮市场不仅是人口变迁的必然产物,更是政策与产业竞相布局的新蓝海。
「陪伴经济」以情感连结、社交互动与安全感为核心,正成为银髮经济中成长迅速的板块。其服务範畴涵盖陪伴型照护、智慧健康产品、文化活动、旅居养老等多元面向。在大湾区,旅居养老与跨境养老模式逐渐成形,许多城市推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社区等项目,并透过交通、医疗与政策协同,构建跨城养生生态圈。例如,广东省于2025年推出20条促进银髮经济措施,包括扩大「港澳药械通」、试点长者医疗券于大湾区使用,以及院舍照顾服务制度化等,旨在提升区域内银髮服务的协同效能与市场化水平。安永报告也指出,大湾区正尝试建立互通养老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与制度对接,进一步强化银髮服务的区域联动。这些措施不仅回应高龄人口对情感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为企业带来陪伴型服务、智能监测设备、疗养旅游等新兴商机。
澳门在推动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本地人口规模有限,银髮人口绝对数量较难形成规模经济;其次,产业链尚未完整,从陪伴服务、健康管理到智能产品研发均缺乏中游企业与技术能力;跨境医疗、社保对接等政策与法律障碍仍待突破;社会观念上对专业服务接受度有限,银髮服务专业人才也供不应求。为克服这些挑战,澳门应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从政策、产业与社会三方面着手。政策上可结合中央与大湾区资源,设立银髮经济扶持基金与试点计划;跨境方面则可借助横琴合作区,推动医疗券互通、跨城养老与药械合作。产业方面应着重培育银髮服务园区、研发中心和陪伴型机构,完善供需匹配。与高校及机构合作开设专业课程,鼓励社区与志愿组织参与,并透过文化活动与银髮社交平台强化情感陪伴,从而构建可持续、有温度的银髮经济生态圈。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青委副主任黄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