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北上启新程 盼简政破局筑湾区通航新篇
粤澳两地牌车友会潘冰华秘书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 水上互联 」迎来关键布局,澳门游艇北上政策的推进,不仅打通了三地海上互联互通的「 最后一海里 」,更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游艇自由行 」铺平了道路。作为深耕跨境出行服务领域的从业者,我们见证着这项政策为湾区海洋经济带来的生机与潜力,更期盼政策在实践中持续优化,破解现实梗阻,让跨境游艇往来真正实现「 来得顺、停得下、走得通、玩得好 」。
粤澳两地牌车友会秘书长潘冰华(前排右三)促请进一步简化游艇出行手续,推动三地监管体系对接升级。
游艇北上的政策初心,在于破解产业痛点、释放融合潜能。港澳地区游艇保有量已超1.5万艘,但本地维保面临成本高、週期长、技术不足等难题,多数豪华游艇需远赴新加坡或欧洲维修,不仅耗时数月,费用更是内地同类服务的2-3倍。与此同时,珠海金湾平沙游艇产业园作为内地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游艇製造基地,聚集33家游艇企业,其中10余家具备专业维保资质,3小时航程即可为港澳游艇提供高效服务。据测算,若港澳30%的游艇前往金湾维保,将为当地新增年营收6-27亿元,带动零部件销售、技术培训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更能助力三地打造「 一程多站 」串岛游模式,推动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形成「 製造+服务+消费 」的完整产业格局,为湾区海洋经济注入千亿级发展动能。
手续繁琐影响船东北上积极性
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诸多现实梗阻制约着「游艇自由行」的全面实现,其中手续繁琐与重複查验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港澳游艇北上需办理船舶所有权证、国籍证、临时入境证等数十项文件,仅临时船舶国籍证书办理就需耗时7-15个工作日,且年有效期内每次入境仍需重複审核。更为关键的是,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间检验标準不统一,存在重複查验现象,一艘游艇入境平均需经过3-4次检查,不仅导致通关时间延长至2-3小时,还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据业内估算,每年因重複查验产生的额外成本超千万元,严重影响船东北上积极性。此外,此前动辄百万元计的关税担保金,也让众多中小船东望而却步。
对此,我们强烈期盼澳门方面进一步简化游艇出行手续,推动三地监管体系对接升级。建议借鑒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徵求意见稿中的创新举措,加快落实「两套牌」管理模式与「免担保」政策,将临时国籍证书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并实现一次审核、全年有效。同时,亟需建立三地统一的检验标準与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查验流程,推行「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的通关模式,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此外,应加快推动港澳游艇驾驶人员资历互认,免去换领内地证书的繁琐流程,并持续完善码头设施与应急救援体系,为游艇北上提供全方位保障。
澳门游艇北上是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既承载着产业融合的机遇,也面临着现实挑战。我们坚信,只要三地坚持以民为本、以业为基,持续优化政策流程、打破体制壁垒,就能逐步解决当前的痛点难题。期待这项政策能不断升级加码,最终实现三地游艇自由往来,让「 游艇自由行 」成为串联粤港澳民生福祉、推动区域深度融合的坚实桥梁,为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