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换来勋章作肯定 空手道联盟大收成
澳门空手道联盟过去连续四届「亚运会」皆成功赢得奖牌,除了有近似其他项目套路模式的「形」之外,要与对手货真价实格斗的「组手」亦能摘奖,实在是难能可贵。直至日前他们从澳门特区政府接过体育功绩勋章以作表扬,作为理事长的谢广炎感到欣喜的同时,亦认为这是对联盟上下的一大肯定!(採访:徐婉莹)

谢广炎(右)代表澳门空手道联盟接过体育功绩勋章。
在「亚运会」中强手林立,要争上颁奖台实在不易,何况是连续四届。「过去四届我们的选手都有得奖,但为何没有得到体育功绩勋章呢?我们曾有反省过是否做得不够好?是否得到的奖牌还未达到特区政府的要求?不过,我们亦没有因此而灰心,只想努力继续做好自己本份,发展空手道。」
空手道代表近年在国际赛取得不俗成绩,图为卢伟杰于去年的「亚锦赛」为本澳取得一面铜牌。
体育功绩勋章非常宝贵
苦等多个年头,本以为今年继续也是等;直到上月收到体育局来函,通知他们今年获得体育功绩勋章,谢广炎的心情尤如中了大奖般。「过去我们教练和运动员得过特区颁予不少奖状,最初我们还以为今次是总会也只得到奖状,谁知竟然是非常之宝贵的体育功绩勋章。」
在追逐勋章的过程之中,空手道联盟除获得特区政府支持外,还得靠大会会长的支持。「特区政府不会百分百支持资金,欠缺的部分就要大会会长支持。就算特区政府在『亚运会』没有给我们任何压力,但面对会长以及众多人的支持,个人压力依然是有的。」
为今夏亚运注入强心针
今年是「亚运年」,一枚体育功绩勋章简直就是一枝「强心针」,能否再接再厉为本澳争光?谢广炎也是抱有信心。「比赛能否获奖,有时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过去总会长期悉心安排训练,安排外地教练为运动员作指导,以及安排海外比赛,希望今届至少能有两面奖牌。」空手道并非主流体育运动,在澳门的发展也遇上不少困难;再者,现在「东亚运」已没有空手道项目,澳门只能参加「亚运会」、「亚锦赛」和「世锦赛」,变相令选手在国际舞台上的空间收窄。

空手道在发展路上遇上不少难题,但依然能够每年有所进步,全靠联盟上下努力。
当然,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已争取到空手道加入为竞赛项目,若然这项目被列为常规赛项,相信之后不少国家也会大力投放资源,故此如果澳门不「跟大队」,选手们争奖的难度亦大幅提升。
期望选手成绩继续向上
身为亚洲空手道联盟委员,又是东亚空手道联盟会长,谢广炎认为澳门选手虽未能参加「奥运会」这项体坛盛事,但至少希望他们可以多参加比赛,在技术和经验有所提升,在其他赛事中不会让其他选手比下去。
目前澳门有三个全职空手道运动员,郭健恆(型)、黄淑仪及卢伟杰,对全职选手的要求和投放,谢广炎坦言与其他选手有所不同。「像今年为了郭健恆,我们特别请了一位马来西亚教练,他曾赢过三届『亚锦赛』冠军,而郭健恆亦会到日本集训,由今月起至8月期间会不断外出比赛和练习。」本澳的空手道选手过去多年都能保持好成绩,接棒梯队也是非常之重要。谢广炎透露,他们的準备功夫做到非常之足,空手道学校有非常的重要性。

空手道代表在「亚运会」屡创佳绩,图为李广祥(左)和张佩思(右)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取得铜牌,与援澳伊朗教练雷萨合照。

已故的空手道联盟理事长龚智仁(左)为空手道奠下根基,身边为连续三届在「亚运会」组手中摘铜的贾嘉慧。
冀优化空手道学校培训
「空手道学校开始多人,现在比较抓紧些。之前像六、七岁我们也会收生,但今年开始要八、九岁才可以。我以个人经验来讲,以前有些五岁开始学到11、12岁,就算小朋友很本事,但也会感到很闷,变相100人未必有一、两个可以成功!我宁可提升收生年龄去降低流失率。」另外,小朋友至青少年亦会作双向发展,除了「组手」,个别有潜质的亦可以学习「形」,为未来接班铺路。

空手道学校每年也培训出不少人才。
对不少体育单位来说,体育功绩勋章是一个大的鼓励,但同时也是一个大的压力,毕竟过去成绩得到肯定,未来可要做得更好,谢广炎也深感认同。「获得勋章开心之余,压力亦大,终能得到特区认同,要看我们今年会不会继续有奖牌,还是给了勋章反而丢了奖牌,大家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