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障碍环境需多管齐下 法律保障与整体规划加速推进

目前,本澳的无障碍设施仍有明显的碎片化与分散化问题,行人路常见导盲砖不连贯,甚至被电话亭等障碍物阻挡,不仅无法发挥引路功能,更对视障人士的通行安全构成威胁。社会普遍认为,应加快推动无障碍环境立法工作,作出全面且系统的规範,以完善顶层设计,切实保障残疾人士及长者等群体的畅通无阻生活环境。

在私人楼宇方面,本澳部分大厦出入口与行人路间存在明显高低差,即使大厦管理机关有意改善无障碍设计,却往往因出入口处有主要结构柱樑,难以改建无障碍通道。若将无障碍通道延伸至周边行人路,则又涉及佔用公共空间,导致工程迟迟无法推进,长期影响行动不便住户的出入。事实上,相关问题可透过主动优化行人路设计来实现,因此特区政府有必要从整体规划着手,系统性改善社区无障碍通行环境。

在公共设施方面,以望厦山市政公园为例,其4个出入口均以楼梯或斜坡为主;园内部分楼梯宽度过大,两旁及中间均未设置扶手,缺乏安全辅助措施,对长者及行动不便人士极不友善。市政署虽表示已就无障碍步行系统开展研究,但因该区域属本澳重要山体,且涉及被评定的不动产及缓冲区,需审慎研究并谘询各权限部门的意见,以在现场条件、遗产保护与生态保育间取得平衡。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化趋势,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已刻不容缓,特区政府应当积极寻求技术突破与跨部门协作,儘快解决公园无障碍通行问题。

必须强调,随着本澳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不仅是设施增加,更是社会衡量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尺。唯有透过法律保障、整体规划与持续优化多管齐下,才能让无障碍理念全面落实,使有关群体得以平等、从容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立法会议员、社会服务者李良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