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像诗画般的史诗式舞剧《只此青绿》 欣赏了会移动的《千里江山图》

早前笔者有幸去到澳门威尼斯人剧场欣赏了在澳门载誉重演的史诗式舞剧《只此青绿》,这是由故宫博物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创作的,于2021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进行首演,并荣获第17届文华大奖,至今团队已经走访了60多个城市、公演超过500场次,火遍各地的作品。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故宫博物馆的珍藏品,讲述有关北宋天才少年画家王希孟传世、与《清明上河图》并驾齐驱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将千年前的画作以现代手法将平面视觉艺术以舞蹈形式来呈现,有别于一般观赏画作。

以曼妙舞蹈演绎画作

故事以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讲述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穿越时空回到宋代与王希孟一起绘製《千里江山图》。舞剧以展卷人的视角,走进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他们互相欣赏、心意投合以精神相交。笔者十分喜欢将静态画作转化为动态舞蹈,当中还蕴含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如篆刻、製墨、织绢等过程,全是我们现代人平常较少接触的。编导以诗意与意象淡化叙事,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让宋代和现代两条故事线交错进行,展示千古名画的创作历程与难能工艺,将画作立体化,让观众可以多角度阅读和欣赏这千年画作,绝对是崭新的体验,更可将文化传承。故意终结时编导更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让创作完毕的王希孟「穿越」到自己的画作上,很喜欢这个天马行空的安排,极具诗意。

一齣成功的作品是需要台前幕后庞大的人力物力共同贡献出来的,从台灯声、剧本、舞者等均呈现出高度的艺术水平,人物穿越更别具代入感。而当中群舞的高难度动作让笔者印象深刻,她们以90度向后弯腰来呈现《千里江山图》中那些山脉的陡峭气势,完场离开时看到有观众在海报布置前模仿这动作拍照打卡。但说到最让笔者讚叹的,是别开生面的舞台效果,团队分别在舞台及悬挂的布景设立了两部分的旋转装置,将时空交错的效果完美呈现,从各方面丝丝入扣的安排,看得出团队对艺术的坚持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史诗式舞剧《只此青绿》再度在澳门上演。(相关机构图片)

舞剧以将静态画作转化为动态舞蹈,意境优雅。(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