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规律以耐性打造精品 澳门艺术节总结

艺术节开幕鉅献《春之祭》(相关机构图片)

土生土语话剧《砂煲罂罉嘉年华》(相关机构图片)

粤剧《霸王别姬》(新编)(相关机构图片)

2023年的「第33澳门艺术节」终于落下帷幕,随着疫情开放,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参加。在井喷式突然密集的演出市场,加上各地人员流动,观演的选择实在太多,演出行业的不确定因素与挑战从来不少。庆幸的是澳门艺术节作为有历史的品牌活动,为本地带来有质素保证的演出,亦为本地与外地的艺术家们有更多工作上的交流与发展,实为美事。

观众终于可以在澳门再次观赏到来自全球艺术团体的现场演出。笔者(潘君保)在艺术节的节目观赏中,都会留意观众的数量与反应,切身感受到艺术节的确是有国际视野。加上澳门的票价更是出了名的优惠,周边配套的讲座与工作坊题材跨度阔,内容丰富,为市民带来艺文休闲与体验艺术的优秀渠道。

舞蹈演出成为亮点

这次艺术节的舞蹈表演是一大亮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蹈家们带来了各种风格和形式的表演,包括享负盛名的俄罗斯现代舞剧《春之祭》,由德国远道而来与本地舞者合演的《寂寞俱乐部》,来自葡国的《凝动时空》等等。而知名小说IP《解忧杂货店》的中文戏剧版,更出现文化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的盛况。另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场由香港粤剧音乐家与艺术家们带来的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既保留传统粤剧的精髓与精神,在篇幅上的精简也让新时代较急进的观众容易投入欣赏。

土语话剧有心无力

那么多节目当中,值得探讨的是土生土语话剧《砂煲罂罉嘉年华》,其尖锐讽刺时弊的戏剧风格,其实相当突出;但就观赏体验而言,陌生的语言导致不断来回睇字幕是硬伤,了解得内容,都不太有心力去学一句半句土生土语。况且是次剧目剧情无聊,演员演技造作,最难接受的是假唱,演出效果强差人意。种种因素下引发笔者思考,单纯的戏剧,甚或音乐剧,可能不是最佳传承及传播土生土语的工具,一首好听的歌可能更有传播效果,由正规学校开办课程普及教育才做到传承等。要说对于演出的具体建议,笔者认为将演出结合教育目的,可能更易于观赏,简单点说,观众睇完演出,能带走一句两句土生土语、一句两句歌词,其实已经很好。对于剧团与原创者所付出的努力,笔者只能表达一句谅解,但痛定思痛,演出还是要精彩才是行业的生存之道。

终归艺术演出最重要的都是稳定输出,而艺术规律不外乎都是重複试错,以耐性打造精品。期望澳门同业间互相勉励,精益求精。澳门虽然人口总量少,推广及演出成本高,但平台及机会还是有的,精彩的演出更是时不时就看到。期望澳门的文化事业有稳定与健康的发展,亦为每一个顺利完成演出的项目表达衷心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