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胡佳艺个展 牛房仓库驻场计划之一

展览空间中会以盔甲来进行实体表演。(相关机构图片)

艺术家胡佳艺

《3+0/0+0 艺术家驻场研究计划:铁蒺藜》由即日起至7月15日举行。(相关机构图片)
由澳门「牛房仓库」艺术团体主办的《3+0/0+0 艺术家驻场研究计划:铁蒺藜》,由即日起艺术家胡佳艺以行为艺术作品《构筑物》于「川.twist 艺术空间 」举行展览。
生于新疆吐鲁番,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胡佳艺,在2023年收到澳门牛房仓库的正式邀请来澳参加驻场计划并製作相关作品,举办展览。这驻场计划发生的时间适逢全球疫情缓和,各地逐渐复常。澳门的街道再现游客的蹤影,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为了保持其使命感,以及艺术家而非游客的身份,胡佳艺发现自己「尽量不说话」,指着想要的东西,「利用手势」来传达意思,以致「人们可能认为我是又聋又哑」。其沉默寡言令她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更为敏锐,她记录了熙来攘往的街道的声音,用作录像作品《逆时针》(2023, 7'45")的声景,是展览中展出的三件作品之一。
把盔甲作为表演作品
展览中的第二件作品是由一套盔甲的元素组成,这套盔甲是用来在展览空间中进行实体表演。在《逆时针》中暗示时间倒流的背景下,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胡佳艺对中世纪骑士所穿的盔甲之迷恋。订製了一套盔甲后,她发现盔甲确实非常沉重,严重限制了行动力,令其无法以设想的方式行动。盔甲的设计是为了保护穿戴者并作为其防御屏障,但胡佳艺发觉盔甲最终是一种束缚,不仅仅是防碍移动,还囚禁着身体。这促使她重新思考如何将盔甲作为一种表演作品的工具来管理。但正如她的习惯一样,她坚持不懈,每次跌倒都会爬起来,推动自己去落实行动。
胡佳艺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各地展出,她的表演反映概念的模糊性,测试具良好意图的概念却发现缺陷的实践性。作为个体的胡佳艺常被人用不善辞令、冷酷等词汇来形容,作为女性,她身上从未贴上过柔弱的标签,这与她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力量有直接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