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反禁药沦为口水战

数日来,世界反禁药组织(WADA)陷入一场看似漫无休止的「口水战」。一个名为「奇幻熊」(Fancy Bear)的俄罗斯黑客组织,近日连续在网站公布三批、共40名涉嫌服用禁药的欧美运动员名单,其中不乏多位曾在上月巴西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选手及称霸体坛的世界名将,包括美国体操天才比莉丝、网坛姊妹花大小威廉丝等。

由于俄罗斯早前因禁药风波,被本届奥运会拒之门外,此次事件难免令人怀疑是俄罗斯政府为报复WADA,授意黑客为之。莫斯科政府当然否认与此事有任何关联,总统普京亦放话称「不赞成黑客行为」,但俄罗斯媒体狠批WADA对美、英及澳洲运动员服用禁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显奉行双重标準。WADA及美国等相关「受害国」则齐声斥责黑客洩露运动员隐私的「不法行径」,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

当反禁药沦为一句在骂战中互相叫嚣的口号,真正值得人们警惕和思忖的议题反而被搁置一边。运动员为治疗疾病,在没有其他药物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含有禁药成分的药物,必须上报有关机构并获得批准,即所谓的「治疗用途豁免」,这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极具争议的规则。俄罗斯网球女皇舒拉宝娃自称患有心脏疾病,因此必须服食含有禁药成分的心血管药物「米曲肼」(Meldonium),被WADA发现后遭禁赛两年; 而同样贵为网球天后的威廉丝姐妹服用肾上腺素,却获得「服用所需治疗药物的许可」。如此值得玩味的现象,令人怀疑「治疗用途豁免」规则是否存在巨大漏洞?连国际奥委会官员都坦承,有时运动员是否被裁定服用禁药,仅仅取决于他们「能不能及时找到一个愿意给他们开处方及被WADA认可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和教练只要有足够的经验,懂得利用反禁药规则,就不难做到既保证自己长期服药,又能成功规避被处罚的风险。有体育界人士因此呼吁,WADA应尽快将所有运动员的「治疗用途豁免」讯息全部公开,供各方检验,如此方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维护奥林匹克及公平竞赛精神的反禁药事业如今变成一齣闹剧,甚至将强权、大国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带进原本应与政治无关的竞技赛场,令世界体育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俄罗斯和WADA 先后陷入丑闻,昭示一向缺少透明度的反禁药机构及制度已走到不能不改革的地步。世界上每一个体育强国和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展示决心及魄力,共同维护体育精神。毕竟,竞技场不是沙场,如果失去了体育精神、道德和诚信,只剩下为了奖牌你死我活、不择手段,竞技运动亦将失去原有的魅力,甚至存在的意义。